當疫情出現,就意味著“戰爭”的打響,在疫情防控這場戰役中,藍天集團物業公司的黨員、干部、職工齊上陣,面對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奮戰在一線,協助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爭當居民的“守護者”和“貼心人”。
開封市天元物業公司是藍天集團旗下駐藍天中央公園小區的物業公司,區級先進基層黨支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藍天中央公園小區10月20日納入封控管理以來,以公司總經理、共產黨員張孝知為核心的領導團隊迅速行動,黨支部書記吳利敏、共產黨員胡志強、蘆亞倫、韓春等同志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公司員工一起投入“抗疫”行動,同心抗疫,服務居民,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在社區防控一線詮釋了物業人的使命與擔當。
看緊門,守護門崗“100米”
如果說小區是防疫的“主戰場”,那么小區的大門就是戰場上的最核心的“要害之地”,能否守住大門成為當前防疫工作成敗的關鍵。為此,物業公司主動改變管理策略,增加大門的值守力量,班長王自強等一班保安師傅主動請纓,取消了原本做一休一的工作時間,當得知如果回家,便不能返回工作崗位后,毅然決然的返回工作崗位,吃住在單位。
從破曉到午夜,從深夜到黎明,他們一直堅守崗位,累了就趴在桌子上、困了就躺在幾張椅子拼在一起的“床”上小睡一會,不為別的,只是為了確保大門全天24小時不間斷管理。對確實需要外出的居民,門口保安認真做好出入登記、核銷和消殺工作,形成人員進出的閉環管理。
服務好,滿足民生需求
只有保障好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讓大家在家“穩坐釣魚臺”。一方面,為了確保生活物資的基本供應,同時另一方面減少人員流動。對此,對于進入小區的物資,門崗保安會立即組織開展消殺,再由保安或工程師傅騎車送至居民單元口,再由單元門口的志愿者,送到居民家中,既保證了減少人員流動,也降低感染風險。針對小區部分年輕人愛點外賣的習慣,物業人員也會主動勸導其少點外賣,避免不明來源的物品進入小區,減少風險隱患。
“我家電閘跳掉了,急死人了。”“自來水水勁太小了,怎么辦???”“幾號樓幾單元幾戶?好,我馬上去。”工程部總監、優秀共產黨員胡志強回答到。這種對話,每天都可以聽到好幾次,不論基礎設施有什么問題,胡總監都會及時趕到,排查故障。除了面對設施維修,他還帶領工程部黨員蘆亞倫、員工郭志杰等同志負責幫助居民運送生活物資,一天24小時“連軸轉”,只為維護園區內的正常運轉。
“快了,堅持一下就是勝利。”由于長時間的封控管理,居民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心理的不安和焦慮,物業客服人員由支部書記吳利敏帶隊,組成心理疏導小隊。她們根據通話,及時了解居民現狀和心理變化并進行情緒疏導和心理安撫,以嘮家常的方式和居民溝通,耐心為居民答疑解惑,鼓勵居民保持樂觀心態。她們還在中午、晚上高峰期時,幫助居民送物資,減輕大門工作壓力。
消好毒,科學防疫筑牢安全屏障
針對小區的消殺工作,為了確保不遺漏、無死角、無盲區。工程部和保潔員組成消殺隊伍。園區內每個不起眼的“死角”都不放過,物業公司副總經理趙賓每次都會對負責消殺的人員強調說:“我們消殺工作一定要認真,只有消殺到位,居民感染風險就小。”消殺隊員背著沉重的消毒設備,當他們脫下防護服時,全都已汗流浹背。不僅如此,消殺隊人員還要對陽樓、密接樓進行重點消殺,收集垃圾集中消殺處理,他們不懼風險,堅守崗位,負重前行。
門崗值守,全天24小時不斷人;24小時處理小區報修,急修不過夜;核酸檢測場事后場地清潔整理消殺;臨時接電、帳篷搭建……
疫情當下,物業抗疫很苦,很累,他們從未抱怨,每一個來小區上班的物業人都做好了不回家的準備,因為疫情原因,大部分人員被封控在家,物業公司上崗率不足百分之六十,在崗人員沒完整睡過一個安穩覺,一直在疫情一線奔忙。即使如此,每一個到崗人員沒有抱怨,因為大家始終堅信勝利是屬于我們的,即使如此,還是有居民聚集扎堆,不戴口罩,隨意亂走動,在進行勸導時不被理解、被謾罵,然而委屈只能自己悄悄咽下,轉身繼續工作。今天偶然間聽到一個工作人員說:“我們家有學生在上網課,還有年邁需要照顧的父母。”聽得出來此話當中的心酸和無奈。他說:“只因我們是物業人,沖鋒在前我們別無選擇!”
“疫情不退,我不退!”沒有生而英畏,只有選擇無畏,天元物業的物業人在實際行動中、在與時間賽跑的路上用使命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抗擊疫情的生命之歌。